多平台订单履约:记一次迭代的经历

这篇文章是根据发版后晚上开车回家路上自己的录音整理而来,比较散乱,随便看看得了。

最近一个月在做tiktok shopshein平台的拉单-订单转换,这篇文章对公司同事的总结和自己的实践做一个总结思考,最后是对于这份工作的反思。

我负责的是美国的订单-发货相关业务(业务量在公司3个大区中业务量占80%左右,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区)的产品工作,另外组内有3位同事一起工作。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对外承接电商平台的订单,对内与其他业务系统传递信息。

大致的业务流程可以看这张图:

image-20231026084123735

在订单转换中心,需要对不同平台订单转换为内部统一的数据格式,以便内部系统之间传递,特别是订单在分仓分物流,波次下发、拣货的数据格式统一。

不同平台订单传输协议差异比较大,最常见的是API,还有一些是EDISFTP,甚至还有直接是表格文件(这一块可以看看CommerceHub)。

除了传输协议导致的对接方式差异外,最大的问题是订单数据字段差异极大,字段后面代表的业务意义也不一样。需要按照平台做大量的字段映射工作,确保字段在业务上的统一。

像我们内部对接的平台有好几十个,增加一个平台就可能需要对订单表进行加字段,导致订单表字段多、杂乱,新同事理解成本高,上手易出错。为了控制这种无序状态,我们在拉单服务中先将数据存到销售平台订单临时表中,完成订单数据映射和同步后再进入我们后端业务的订单主表。

image-20231026085139700

订单状态映射:确保平台的订单状态与内部订单状态在业务层面的统一,能让内部系统明确哪些状态下能够发货回传运单信息,哪些订单状态无需开始订单转化等业务操作的节点状态。

商品信息映射:不同平台商品的SPU、SKU信息与内部采购、发货等环节一致。

物流服务映射:不同平台支持的物流服务商和物流服务存在较大的差别,内部也不是支持所有的物流服务商的。物流服务映射是确保运单信息回传时不会出现无法识别的前提,也是告知内部系统指定发货物流范围。

收件地址映射:有些平台是提供全部的地址信息,有些平台会有区域代码,这里都是需要进过转换映射为内部统一的收件地址信息格式的。

用户信息: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存储平台测的用户信息的,能够通过UID识别即可。

税费:主要用来记账和对账。

在产品设计层面,在考虑了系统扩展性、对未来业务的快速响应上,这些均做成业务配置。对我来说,这次的产品改造的经历难在:

  1. 部门风格是少做少错的类型,每个需求都必须拉群。我这个需求做下来拉了十来个沟通群,
  2. 先明确责任再谈解决问题的价值观让我有点hold不住:这是一条部门公开的工作方针,我适应不了的价值观,我的第一反应还是优先处理问题;
  3. 先明确责任再谈解决问题:这是一条内部公开的工作方针,我在这一条上到现在都没适应。第一反应还是先处理好问题;
  4. 审批流程太长,推进流程花费大量精力:我第一次见几十个人的审批流,甚至还有一审,二审,三审。

按照我老板的说法:这次是我刚来这边一个月多进行的一次产品改造,因为业务体量大,协调部门多,历经了大概十几次的方案修改和评审过程才达成了一致,敢于去动手解决是最难的地方。工作起来可以说是如履薄冰一般的,要非常谨慎。

总结一下:在一个来月的拉扯后,总算是上线了。花费了80%以上的精力来协调拉扯,对于一个产品经理的心力和热情的消耗挺大的。